中 文 科 課 程 重 點
校本課程
- 因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難點進行校本課程規劃。
- 課程內設有多元化的學教策略以發展聽、説、讀、寫四個範疇的能力,如:多感官教學、寫作設計、課前預習、電子教學等。
- 針對學生的學習難點,編寫校本教材冊,促進各級課程之間的銜接。
- 設計文言學教材料,加強文學的學習,提高文化素養。教材中滲入中華文化的元素,並且著重品德的培育。
以普通話教授中文
- 於一、二年級進行漢語拼音學習。
- 一至三年級以普通話作主要授課語言。
- 於四至六年級中,均有利用普通話作授課語言的班別,以提高學生運用兩文三語的能力。
積累知識和語言材料,拓展視野和胸襟
- 於一至六年級設立「詞語銀行」。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。一至三年級:學生與家長一同從課外讀物中找出該月份有關主題的字詞,提升學生的識字量;四至六年級:透過學習成語,讓學生能了解典故,從而認識中國文化、歷史等。
- 設立筆記簿,讓學生養成主動摘錄學習重點的習慣。
編選多樣化的學習材料,發展讀寫策略,提高識字、閱讀及寫作質與量
- 於一至六年級默書中增設「加分詞」默寫,佔五分(默書可突破一百分),豐富寫作的詞彙。
- 於各級發展閱讀策略及參與「每日一篇」,讓學生閱讀及接觸多元化文體,拓寬閱讀面,並加強閱讀的理解能力。
- 提供網上學習資源庫,讓學生接觸不同閱讀材料,增加閱讀量。
加強説話能力及技巧,發展共通能力。鼓勵獨立、批判性思考,並發揮創造力
- 加強訓練一、二年級學生看圖説話的能力及技巧;
- 加強訓練三、四年級學生看圖説話、小組交談的能力及策略;
- 加強訓練五、六年級學生看圖説話、口頭報告、小組討論的能力及策略。
透過活動,投入學習
- 舉行不同的學習活動,如中文日、攤位遊戲、故事演講活動、書法比賽、查字典比賽、作文比賽及中秋燈謎競猜比賽等,讓學生從多元化的活動中投入學習。
學生成果展示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