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 育 及 公 民 教 育 課 程 重 點 

教學總目標

  • 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。
  • 培養學生個人及群性發展。
  • 強學生對中華民族及文化的認識,並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。
  • 培養學生成為有識見、負責任的人,並願意為人類福祉作出承擔。

教學內容

  • 由德育、公民及國民教育組為學生設計和編寫校本課程及學習內容。學習內容須包括誦讀天主教經文和祈禱。
  • 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教育局德育、公民及國民教育組的建議,在宗教及道德教育課中首要培養學生下列的價值觀和態度:關愛、誠信、堅毅、尊重他人、責任感、國民身分認同及承擔精神。
  • 重點提升學生批判性思考、解決問題、自我管理等能力,讓學生懂得在不同情況下持守正面價值觀,作出理性的判斷並付諸實踐。

編寫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的流程

  • 統籌老師負責訂定每課的核心價值觀或態度、共通能力、教學目標和內容。
  • 以生活事件、時事、具啟發性的議題作為學習材料,為各年級學生編訂工作冊內容,包括教學活動及參考資料。工作冊中亦包含讓家長參與的內容。
  • 教學參考和學生工作冊經科統籌審閱和修改後,然後印發。
  • 配合每年教育局的「行動承諾日」,為學生編寫《德育及公民教育行動紀錄冊》,科任老師會在每一學年分三次與學生檢視,目的是提醒學生實踐有關行動。
  • 另設8節個人成長課,由學生輔導主任按學生的成長需要為各級學生編寫工作冊。

教學策略

  • 透過閱讀報章新聞、同學分享、小組討論及學生在工作冊子寫答案等,鼓勵學生作出:

- 反思 (反省:檢討自己的表現、態度、行為)
- 行動 (實踐:自己能夠/應該做到甚麼)

  • 工作冊子某些課題設家長回應欄,目的是鼓勵家校合作,共同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。
  • 舉辦國民常識問答比賽,幫助學生認識中國歷史、文化及國家最新的發展。

 評估方式

  • 透過同學分享、討論及工作冊子的答案,評估學生的價值取向。
  • 學生須於指定日期完成工作冊子的課業,並交給班主任查閱。
  • 如有需要,科任老師可因應學生課業的表現作出回應。學期末須挑選出班中最佳的一本交科統籌存檔。
  • 透過觀察或活動,評估學生的行為表現。
  • 按需要會可採用問卷調查方式,評估學生的表現及蒐集老師的意見。